劳务派遣存在问题——
派遣工利益屡受损害
“萝卜快了不洗泥”,急功近利的派遣行为,导致劳务派遣市场运作不规范,监管不到位,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。
劳务派遣工遭遇用工歧视
劳务派遣的本质特征在于劳动力的招用和使用分离。“正是由于‘聘用单位不用人,用工单位无合同’的‘身份怪象’,让一些企业有空子可钻。”张世平委员说,由于劳务派遣工工资及福利待遇远低于正式员工,且可以避免直接用人可能带来的种种不确定风险,劳务派遣用工已经成为一些企业降低用工成本、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一种通行手段。
侵害劳务派遣工权益“花样翻新”
据了解,由于相关法律中没有对劳务派遣工社会保障、工作岗位、劳动条件、劳动时间、劳动报酬、福利待遇等给出明确、详细的范围,对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企业缺乏具体而有效的约束措施,使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频繁出现。
现实问题一:社保——
真功夫劳务派遣背后的社保疑云
2007年年底,与广州俊才签下合同后,陈文就发现自己工资单上的钱,没有被扣去缴社保了。他怀疑真功夫没有给自己买社保。2003年开始在真功夫上班的符先生、2006年11月开始在真功夫上班的蒋先生等人也有同样的怀疑。这便是他们向本报投诉的因由。
另一个疑团是,广州俊才位于广州市天河区,为何大老远跑到从化市(广州市下属的县级市)参保呢?
农民工司令张全收成名背后 不给员工买社保
伴随着张全收的成功,各种褒奖层出不穷。但社会上也有对其的质疑,在百度贴吧上,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帖子,称张全收的诸多名号后面有很多黑幕,也有其员工反映,多少年来,张全收的公司从来没有给员工买过社保,主要是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。
异地劳务派遣工 社保待遇比北京本地职工低近半
“实际上,由于各地的工资水平和赔偿标准不同,很多劳务派遣公司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,派往发达地区,就能够达到节省用工成本的目的,这也是用工单位愿意使用劳务派遣工的一个原因。”马辉的法律援助律师、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执行主任时福茂对记者说。
他告诉记者,两地的工伤赔付差额主要体现在工伤保险待遇上。工伤保险待遇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、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,而这几项待遇的计算是基于当地职工年度平均工资计算。另外,各地对于同一级别伤残的工伤保险待遇、赔偿标准的规定也不同。
企业规避社保的手段
一、 派遣方和用人单位互相推脱;
二、 不按实际工资进行投保而是按照最低工资进行投保;
三、 选择异地投保,在社保水平较低的地区进行投保。
现实问题二:同工不同酬——
同工不同酬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侵犯
“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,在促进就业再就业,满足市场多元化用工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,但是也存在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难的问题,当然,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。”湖南省总工会法律保障部的陈处长介绍说,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较严重。一些单位部分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混岗上班,派遣工的工资明显低于正式员工。调查显示,派遣工与用工单位同等岗位、同等级别的其他正式员工工资相同的只有7.4%,相差不大的仅为15.6%,77%的人认为相差较大。广州港集团正式员工的年收入为6万元左右,而安化劳务公司的被派遣劳动者就只有2万元的年收入。